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施振旦: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

发布时间:2012/07/20

    见到施振旦教授的那一天,他刚从广东飞回来。


     因为被推迟了的这次采访,他一直很抱歉的解释:“不好意思,和致公党广东省委合作的一个农民培训项目,已经做了两、三年了,这次也是赶去广东下面的农村做了为期一周的水禽养殖技术培训。”


     施振旦2009年就开始了为农民免费培训水禽生态养殖技术的工作。他是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每年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经费,他就把其中一部分经费拿出来,主动到汕头澄海县和广东阳江市,上门与当地的畜牧局、兽医站谈合作,请他们出面组织,自己出经费用于请专家、请农民和租用会场,为各地的水禽养殖户开班免费培训。2010年,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开展了“三促进一保持”系列活动,时任致公党广东省委副主委的他就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和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与致公党广东省委共同开展这项为农民提供免费培训的惠农行动。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已经累计培训了 1000多农户,使广大养殖户的采用了新的环境控制理念应用于生产,避免和解决了规模化养殖伴生的环境有害细菌和毒素污染问题,为他们避免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现在我工作调动到了江苏省农科院,很希望能把这项工作在江苏也开展下去,目前已经跑了江苏的一些乡镇,对江苏的水禽养殖情况进行了考察。”他说:“江苏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做贡献,更加责无旁贷。”


     施振旦教授1964年出生于江苏武进。1981年考入南京农大畜牧专业。“小时候看过一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电影,想象着青青草原白白的羊多美呀,所以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畜牧专业。”带着美好憧憬一头撞进畜牧领域的施振旦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这一专业。他1985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于次年被公派至新西兰林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任教,200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人员名单,被江苏省农科院作为尖端优秀科学家引入,领衔动物繁殖及畜禽规模养殖学科的发展。

     “我是公派出去的,每个月给我的经费是450新元,相当于两千多人民币,对当时国内的人均月收入来说是笔巨款了。所以我当时就想着,自己应该回去。”施振旦说。但是当他在华南农大具体开展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广东本土畜牧养殖业多以猪、鸭、鸡、鹅等单胃畜禽为主,自己在新西兰进行的草食动物的鹿类养殖研究基本没有实用价值。“致公党华南农大总支的张乐庆教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你的科研获得任何新技术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贡献到社会上去,回报社会’。一个学者,尤其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畜牧领域的学者,只作空中楼阁的学术研究是不行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从头开始研究家禽的养殖,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论与本土的畜牧发展相结合,使自己的‘所学’能得‘所用’,能为农民解决困难。”


     身为农家子弟,研究的又是畜牧专业。“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始终是施振旦的工作理念。他一方面潜心针对广东本土畜牧业生产进行科研,一方面深入农村基层,和养殖户交朋友,了解他们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九五”期间,他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国家教委留学生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厅以及企业横向的科研课题6项。在实验室从零开始进行家禽生殖的内分泌调控研究平台建设,不仅在“抑制粤黄鸡催乳素分泌提高产蛋性能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结果,用新的方法证明了禽类就巢的神经内分泌控制机制,发展了主动免疫VIP抑制就巢发生和催乳素分泌提高产蛋繁殖性能的新方法,同时建立了鸡的催他素和促黄素的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和家禽繁殖内分泌调控平台,为后来的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的开展实施良好的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为了提高农民养鹅的效益,他决定以鹅的季节性繁殖现象为突破口致力解决夏伏期鹅苗断档的问题,创造性的研究出了“鹅反季节繁殖技术”,在国际上提出了短日照繁殖禽类的季节性繁殖调控理论。种鹅的反季节繁殖技术目前已经推广到广东省90%以上的养鹅县、市,使大批养鹅农户脱贫致富,也促使广东省出现了一个年产值达5-6亿元的反季节养鹅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200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邀请在第23届世界家禽大会上作特邀专题报告。


     1994年,施振旦加入中国致公党,后任致公党华南农业大学支部主委。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任致公党广东省副主委,省政协常委、省侨联常委。在新的政治平台上,施振旦根据多年深入农村基层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对“三农”问题的切身体会,从一个农业领域学者的角度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中国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2004年,他与南农大支部的同志们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扶持和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呼吁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广东省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吸收国外进行农业合作组织的先进经验,扶持和完善省内农业合作经验组织的健康发展,以此促进农民的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尽早解决“三农”问题。该提案被作为2005年致公党广东省委政协大会发言,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针对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严重制约农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2007年,他通过对佛山和惠州等地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土地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促进我省农用土地集约使用的建议案》,建议加快促进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和利用。该提案被致公党中央转化为2008年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并被致公党中央评为优秀提案和调研课题。


     广东是粮食输入大省,身为农业学者的施振旦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颇为忧虑。为促进广东省的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安全性,他广泛查阅资料,深入农村调研,于2009年提交了《关于促进粮食生产,改善我省粮食安全形势的建议》。该提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当年3月,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定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2011年11月30日,施振旦获得了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表彰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致公党中央召开的座谈会上,他诚恳地说:“党和国家评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既是对我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我的鞭策,我将更加戒骄戒躁,加倍努力、积极钻研、履职尽责,为我国的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研发更多更好的生产技术,在促进更多的农民致富的同时,为保护好我国农业生产的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张蓓)